课程培训
|
基于功能点的敏捷度量体系培训
培训大纲基于功能点的估算与度量技术历史与体系差异Ø 功能点的最基本概念 Ø 1979年:IFPUG的原始功能点 Ø 2000年(约):NESMA的简化功能点 Ø 2009年:中国功能点标准 功能点定义Ø IFPUG功能点定义五种计数项 o 复杂的调整因子定义(本课程中弃用) Ø NESMA两级简化体系 o Indicative Function Point o Estimated Function Point Ø AFP简化体系 o Agile Function Point Ø 软件因素调整因子 o 应用类型调整因子 o 规模调整因子 o 变更调整因子 o 二次开发调整因子 o 维护调整因子 o 多端开发调整因子 Ø 开发因素调整因子 o 团队经验因子 o 语言类型因子 Ø 实际使用中因子的选择 功能点度量(自动化与工具)Ø 两种功能点 o 应用功能点(静态) o 开发功能点(动态) Ø 对已完成系统的应用功能点进行度量 o 界面计数法(最原始的IFPUG计数法,效率200~400FP/人天,精度10%(与使用者水平相关)) o 简化的界面计数法(NESMA EFP计数法,效率约2000FP/人天,精度不详(估计在15%左右)) § 练习:对已有软件(需要在课堂环境中可访问)进行功能点计数 o 数据库回归法(2009年中国标准中推荐使用的计数法,效率约4000~6000FP/人天,精度不详(估计在30%左右)) § 练习:对预先导出的数据库表进行功能点计数练习 o 基于需求文档的功能点计数法(兼容NESMA EFP计数法,效率无限(但需要文档反应真实产品且变更被记录),精度10%(与使用者水平相关)) § 练习:使用AdaScope工具对按SEAi结构编写的需求文档进行计数 o SEAiSimpleApi自动计数法(AdaPPM工具中的简化计数法,效率无限(仅需10分钟安装插件),精度约10%(与架构相关,需要校准);无法识别三方行为(多数时候差异不大,特定状态需人工校准)) § 演示:在生产软件中安装SEAiSimpleApi,并在AdaPPM中对其进行自动功能点计数 o SEAiApi自动计数法(AdaPPM工具中的标准计数法,效率无限(需要写代码时植入注解),精度与人类相同(与使用者水平相关),可使用SEAiSimpleApi进行交叉验证;可以识别三方行为) § 演示:在生产软件中安装SEAiApi,添加注解,并在AdaPPM中对其进行自动功能点计数 Ø 对已迭代开发系统的开发功能点进行度量 o 增强/E 与废弃/R功能点的功能点计数 o SEAi中对增强与废弃功能的标记 § 练习:使用AdaScope对迭代需求进行自动计数 Ø 简化的界面计数法(NESMA EFP计数法,效率约2000FP/人天,精度不详(估计在15%左右)) 组织级/PMO度量体系标准度量过程Ø 度量的2个时机 Ø 五大度量指标(FP=功能点数) o 生产率 = FP/人天 o 编码消耗率 = 逻辑代码行 / FP o 测试用例密度 = 测试用例数 / FP o 测试缺陷密度 = 测试缺陷数 / FP o 发布缺陷密度 = 发布缺陷数 / FP Ø 基础度量数据的定义与采集方法 o 功能点数 o 人天数计算方法 o 测试用例计数方法 o 测试缺陷计数方法 o 发布缺陷数计数方法 Ø 基准比对与五点估算 o 利用P10,P25,P50,P75,P90对基线进行分布表述 横向对比与纵向跟踪(统计过程控制)Ø 横向对比 o 利用“应用功能点”及派生度量项建立团队基线 o 演示1:在AdaPPM中对比组织内部项目的五大指标排名 o 演示2:在AdaPPM中对比项目 pk 业界的五大指标 Ø 纵向跟踪(统计过程控制) o 利用“开发功能点”及派生度量项建立统计过程控制 o 演示1:在AdaPPM中监控各项指标穿越P25/P75的情况 Ø 基于功能点的绩效管理 o 平衡积分卡的四象限 o 理解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差异 o “首席科学家制度” 量化敏捷成熟度模型QAMMIØ QAMMI量化敏捷成熟度模型概述 o 基于行为与基于量化的成熟度模型对比 o 扩展的度量数据(约10个左右) 高级度量话题第一层——对比:激励团队自己想办法提升绩效Ø 基准比对Benchmarking方法 Ø 练习1:在Excel表中建立Benchmarking基线 Ø 演示1:在AdaPPM中建立Benchmarking基线,并与行业数据进行对比 Ø 演示2:在AdaPPM中分析Benchmarking基线的走向 Ø 归一化分析(练习见后) 第二层——分析:发现潜在的改进点并提示团队改进Ø 相关性分析及其强弱分析 o 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的区分 Ø 练习1:在Excel中进行求解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 Ø 演示1:在AdaPPM中进行相关性分析 第三层——改进:发现直接可操作性的改进点,Ø 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Ø 根因分析与解决方案CAR Ø 预测模型 o 练习1:在Excel表中对已知数据进行函数拟合 o 演示1:在Excel表中求解“归一化测试缺陷密度” o 演示1:在Excel表中求解“达到特定缺陷密度所需的CCI数值” 如果您想学习本课程,请预约报名
如果没找到合适的课程或有特殊培训需求,请订制培训 除培训外,同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支持服务,有需求请发需求表到邮箱soft@info-soft.cn,或致电4007991916 技术服务需求表点击在线申请 服务特点: 海量专家资源,精准匹配相关行业,相关项目专家,针对实际需求,顾问式咨询,互动式授课,案例教学,小班授课,实际项目演示,快捷高效,省时省力省钱。 专家力量: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,计算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 oracle,微软,vmware,MSC,Ansys,candence,Altium,达索等大型公司高级工程师,项目经理,技术支持专家 中科信软培训中心,资深专家或讲师 大多名牌大学,硕士以上学历,相关技术专业,理论素养丰富 多年实际项目经历,大型项目实战案例,热情,乐于技术分享 针对客户实际需求,案例教学,互动式沟通,学有所获 |
|